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表现逐月向好,实现平稳开局。其中,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长尤为突出,同比增长16.1%,高出整体增速11.3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15.8%。
谈及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往来不断升温,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国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包括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发生改变;其次,东盟本身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贸易平台,与很多国家以及国际贸易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协议。”
除此之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还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所带来的政策红利。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曾表示,一季度,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占到与RCEP贸易伙伴外贸规模的50.8%。
(资料图)
今年1月,RCEP生效实施一周年。作为涵盖全球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为区域经济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合作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还有效加深亚洲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链接,进一步强化区域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
在顾清扬看来,RCEP域内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大于替代性,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是各有所长的,例如中国在中高端领域优势明显,而东盟的一些国家,则更擅长于中低端产业。另外,他认为,政府之间的协调引领和市场作用,也是推动中国和东盟产业相互融合的两大力量。
而在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文称“广交会”)在线下如期举行。
广交会能够为国内外贸易客商带来怎样的贸易机遇?顾清扬表示,“在看到广交会热烈的贸易活动之后,这些外国客商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更有信心。而对于东南亚客商来说,他们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认识的中国对东南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并将通过广交会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非常快
《21世纪》:海关总署发布一季度外贸数据,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8%。而且从今年1-3月的数据来看,进出口呈现逐月向好态势。您认为我国进出口额为何会有这样的走向?
顾清扬: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很多国家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特别是中国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比如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季度进出口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增速,是比较出乎意料的。对此,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自国内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政府和企业大力拼经济、拼外贸,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到海外去抢订单。可以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的成绩,是国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从国际角度来讲,全球经济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和重组,过往欧美发达国家占有领先优势的态势已发生变化,特别是从外贸数据来看,可以看到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非常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中国外贸的基本盘中基本是平分秋色,所以中国也是抓住了国际经济板块结构重新布局的契机。
毋庸置疑,发展中国家市场应该是中国未来关注的焦点,要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市场,将两大市场作为双驱动。据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的《全球发展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全球货物贸易占比不断上升。2020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进口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9%和42.1%,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所以,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很有可能会超过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国今年一季度的外贸增长其实相当于一个过渡阶段,要抓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契机,推动中国的外贸活动。
《21世纪》:您怎么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外贸的走向?
顾清扬:接下来中国外贸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从内部来讲,还得看国内经济的复苏态势,我认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数据将会比上半年更加靓丽;其次,是要看如何稳住发达国家的市场,尽管当前欧美市场的通胀率较高,但由于当地民众对中国的商品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这将抵消国外高通胀对中国外贸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掘欧美国家的外贸市场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外部因素来说,中国外贸的发展还得看是否能充分挖掘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中国对东盟贸易出现结构性变化
《21世纪》:一季度,我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高出整体增速11.3个百分点。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为何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当前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稳住与东盟国家的外贸对中国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顾清扬: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的显著增长,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不断加快,包括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发生改变。部分属于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外迁,选择迁移到东盟国家。其中的原因是,现在东盟国家在该产业的部分环节中具有比较优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半成品和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半成品的贸易增加,实际上就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相互关联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变化,与东盟国家进行产业合作和产业重组。随着部分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迁,贸易活动也将得到加强。
第二个方面,则是因为东盟本身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贸易平台,与很多国家以及国际贸易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协议,比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说明东盟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税较低的区域。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出口产品将有两个主要去向,一是出口产品留在了东盟国家,在东盟国家进行再加工,最终产品会在东盟国家内部流通;二是产品通过东盟进入其他国家,通过东盟进行中转到达其他国家,因为东盟在国际贸易方面有很多关税减免的优势。
《21世纪》:去年东盟占中国外贸比重较202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当前中国对东盟贸易结构是怎样的,是否有发生变化?
顾清扬:中国对东盟贸易确实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传统上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等基础性产品。现在我觉得贸易有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是中国和东盟在半成品领域的贸易量在增加,说明区域产业链整合程度提升;其次,中国出口“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的比重在增加。
中国和东盟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绿色经济类产品出口,反映出它们很重视绿色经济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另外,是中国和东盟走向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实际上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有共识,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契机,并助力本国实现产业升级。
《21世纪》:具体来看,一季度中国“新三样”出口增长最快,录得66.9%的同比增长,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103.5%,超过欧盟和美国。“新三样”出口为何能在东盟形成热潮?目前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品类还有哪些可开拓的空间?
顾清扬:我认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可以拓展的产品将包括新兴经济业态,比如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和数字贸易等产品。另外,像“新三样”所代表的高科技产品,也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RCEP域内国家可实现制造业互补
《21世纪》: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3%。中国与这些RCEP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受益于RCEP框架下的哪些规则?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顾清扬:RCEP促进伙伴国经济,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关税方面,RCEP生效之后关税显著下调,促进贸易活动;其次,RCEP中有一个原产地积累原则,随着相关国家货物加工附加值增加,原产于缔约国内的货物或材料可累积计算,这也加速了RCEP国家产业整合的速度;第三,RCEP强调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到跨境贸易和跨境的投资活动,这主要是考虑到RCEP的伙伴国如东盟国家,其企业属于中小企业,RCEP能把中小企业纳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以此形成贸易集聚的效应。
《21世纪》:您认为中国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贸易还有怎样的潜力可挖?比如在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项目的投资上,您认为中国与RCEP会有怎样的合作前景?
顾清扬:RCEP域内国家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比如在其中的中国和东盟国家,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制造业的先进性方面,但总体而言,它们在产业方面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
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是各有所长的。中国在中高端领域优势明显,而东盟的一些国家,则更擅长于中低端产业,所以我认为这是使得双方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较为顺利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次,通过政府之间的协调,中国和东盟正在扩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领域。此前中国和东盟将数字经济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以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后来双方通过政府的协调促进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设。所以我认为政府之间的协调引领和市场作用,是推动中国和东盟产业相互融合的两大力量。
《21世纪》:您提到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占有优势,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有更强竞争力。对于当前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顾清扬:中国的部分产业向东盟转移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也是好事,类似的例子比如日本和韩国,它们在达到一定的经济体量后,都出现了产业外移的现象。从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角度,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过去中国的产业优势主要是低廉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因此会从事一些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经济活动。但现在,中国的产业优势已经发生变化,要集中资源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更高的产业升级。未来我们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制度优势,走向高科技和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这种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产业转移的速度不能太快,转移速度需要考虑国内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情况而定,防止产业出现空心化。其次是要考虑到转移到东盟的产业能否跟国内的产业形成相互促进和补充,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的生态体系。
《21世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乃至RCEP国家该如何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和互补?
顾清扬:中国和RCEP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传统领域,比如原材料、能源供应等,这是中国和RCEP国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领域;另外是双方要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即全球处于引领地位的一些领域,例如绿色经济等;以及中国已经展现出优势的高科技领域,如“新三样”,因为中国市场体量很大,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和RCEP国家可以重点挖掘这些方面的潜力。
通过广交会观察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
《21世纪》:连日来广交会的热闹远超预期,很多企业打算借助这一平台拓展海外贸易,并以东南亚等作为重点市场。您认为广交会能够为国内外贸易客商带来怎样的贸易机遇?
顾清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交会确实在出口签单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特别是观察到现在“新三样”的订单增长量非常大,对于全球客商来说,这都是一个积极的现象。他们是通过广交会来观察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在看到广交会热烈的贸易活动之后,这些外国客商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更有信心。
对东南亚商家来说,他们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认识到中国对东南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并将通过广交会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