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在现场观众热情的助威声中,“韵味杭州”2023年亚洲克柔术锦标赛在杭州临浦体育馆开幕,来自亚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运动员参与,预计将产生15块金牌。两天后,世界克柔术大奖赛也将在同一片场地进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克柔术洲际赛事,也是临浦体育馆亚运改建完成后举行的最大规模赛事,对运行团队来说是亚运会之前重要的“练兵”机会。
中国克柔术国际赛场首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练三个月的姑娘拿到了金牌
“一开始心理压力有些大,之后慢慢调整了过来。比赛过程一直比较胶着,最后凭借小分取胜,还是对自己的发挥比较满意。”在结束男子-66公斤级的比赛后,中国队选手嘎拉森扎木苏气喘吁吁地走到混采区。由于这是中国首次派出选手参加克柔术国际比赛,无意间,他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
赛事技术官员徐丽丽表示,中国开展克柔术时间并不长,选手几乎都是从柔道和摔跤转项而来,参加这次比赛前只进行了短期的突击训练,有些甚至只练习了几个月。在她看来,中国队可以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熟悉克柔术,对规则有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找准自身在亚洲范围内的定位。
作为柔道项目的世界冠军、奥运会亚军,徐丽丽直言,在克柔术这个项目上,和亚洲顶级选手相比,中国选手在力量方面有所欠缺,可通过技术层面来弥补。“技战术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技战术,那么获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首个比赛日,来自江苏的周俊芝在女子+87公斤级决赛中战胜伊朗选手夺冠,这也是中国克柔术的亚锦赛首金,临浦体育馆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性时刻。“拿到金牌感觉非常激动,这让我对亚运会充满了信心。”周俊芝此前为柔道选手,改练克柔术不过三个月,首场比赛就战胜了实力不俗的乌兹别克斯坦选手,并保持连胜最终获得冠军。据她介绍,本次比赛也是国家队的一次选拔赛,优胜者将基本锁定杭州亚运会的参赛资格。
服务接待也有国际范
中外选手点赞场馆团队
去年,临浦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柔术锦标赛,为举办本次比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本次比赛为今年“韵味杭州”系列赛事中首个洲际性比赛,相比国家级赛事更贴近亚运会,场馆的各项服务也体现出了“国际范”。
场馆运行主任邵威表示,临浦开创了全国“小镇办大赛”的先河,并不缺乏办赛经验,对国际性赛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服务。由于不少选手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为了最大程度解决沟通问题,场馆方招募了多名具有小语种能力的志愿者。而在所有260余名志愿者中,接近1/3具有英语交流能力。场馆方还聘请了专业的翻译人员,在新闻发布会、招待晚宴等场合为媒体、运动员提供服务。此外场馆还有多部翻译机,便于运行团队与来自不同地区的选手沟通交流。
接待方面,运行团队在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杭州东站三个点位进行接送服务。同时,本着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的饮食要求和餐饮特点,还专门安排了两家酒店,提供清真厨房和餐厅。
韩国选手权载东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比赛,场馆的环境和服务非常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我很感谢他们。”
从看不懂到感兴趣
年轻观众直呼“长见识”
诚然,即便是非常资深的体育爱好者,或许对克柔术这个项目也是一知半解。即便作为冷门项目,克柔术也具备一定的观赏性。
简单来说,作为直立制服式格斗,克柔术和柔道、柔术不同的是,只能使用站姿,无法使用“寝技”,仅依靠使用投掷和腿部扫技得分。若一方以背着地便立刻宣布另一方胜出,类似于柔道里的“一本”。
徐丽丽介绍,刚开始接触克柔术的观众,肯定最先关注进攻得分,除了一击制胜,把对方击至侧身倒地可得分,而不同部位着地分数也不同。“实际上,双方在相持阶段也可以去观察,他们在移动中也有攻守,主要是去破坏对方的重心,找到更好的攻击机会。”
记者在看台上发现了一对观赛的母子,20多岁的小沈特意和单位请假,和妈妈一起来看比赛。“我们就住在镇上,走过来只需要七八分钟,非常方便。”小沈说,之前从来没看过克柔术比赛,因为好奇才买了票,虽然一开始看不懂,但经过一个上午的观摩,觉得这个项目还挺有意思,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今天长见识了,之后会继续关注克柔术,亚运会的时候也肯定会来看。”小沈说,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改建完成后的临浦体育馆,觉得场馆变化非常大,比以前更加大气、美观了,“希望亚运会的时候能够给大家呈现更精彩的表现。”
延伸阅读
临浦体育馆位于临浦集镇中心,外形方正,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因即将举办杭州亚运会柔道、柔术、克柔术和亚残运会盲人柔道项目,而被称为“柔立方”,预计这里一共将产生47枚金牌。
临浦体育馆为特级体育建筑,也是萧山区南部最大的体育馆,功能布局除满足比赛时使用功能要求外,同时满足赛后利用的经济性和便利性。场馆内设固定座位2700余个,活动座位900余个,场馆南侧广场经改建平整后,面积约3000平方米,作为公共活动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