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长时间面对颇具挑战的市场环境,投资难度持续增加。展望后市,全球性通胀后续将如何演绎?国内外又有哪些现金类资产的投资新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本期Alpha Talk – 货币市场投资季度交流会,我们邀请了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上投摩根货币市场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邱林晶,以及摩根大通银行(中国)环球流动资金业务副总裁陈风奕,共同与投资者分享对2022年全球经济的回顾以及2023年的投资机遇展望。
(资料图片)
陈风奕(主持人) 回顾2022年,请简要概括全球以及中国的经济情况。
朱超平 就海外环境而言,2022年是“意外频出”的一年。首先是海外通胀超预期,美国的通胀水平直至10月才出现缓和迹象;其次,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进程超预期,叠加地缘政治风险,造成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最后,股票与债券背离传统的负相关关系,即证券市场股债双杀,导致传统的投资策略出现一定程度的失效。
邱林晶 今年以来,中国面临了较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海外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周期错位。我国得益于2020年初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且并未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因此,国内的通胀水平相对较低,资本市场对政策的依赖度依然相对较高。
陈风奕(主持人) 如何看待美国和欧洲的通胀情况?
朱超平 美国方面,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的态度较为鹰派。鲍威尔表示,如若美国通胀持续高位,且经济活动热度无显著下降。那么,美联储或将维持较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
但从通胀数据看,美联储加息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数据,自6月出现高点后便逐步回落,且通胀环比数据的降幅更为显著。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维持了较高的基准利率和融资成本,会一定程度的抑制市场需求。美国的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均因此有所降温。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的供需格局重归较为平衡的局面,能源价格已有所回落,进而助力压低整体通胀。若按此趋势发展,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美国通胀或出现较大幅回落。
总体而言,我们预测,美联储或将于2023年1月和2月各加息25bp,并维持5%的利率至下半年。届时,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23年三季度出现短期衰退,从而刺激美联储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
欧洲方面,其应对通胀的行动相对慢于美国,该地区当前的基准利率,也低于美联储基准利率。
与此同时,欧洲并非属于完全统一的市场,各国财政状况有所出入。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其面临的财政问题,较核心欧洲国家更为严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导致其未来的货币政策空间受限。
由于欧洲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需要顾及更多因素并权衡利弊,若行动不够果断,可能会给经济带来相对较大的潜在风险。总体而言,我们对欧洲明年的经济表现持相对谨慎态度。
陈风奕(主持人)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对美国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朱超平 美国中期结果显示,民主党继续保持对参议院的控制,共和党获得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然而,两党的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矛盾,分裂的政府有可能导致立法效率下降。
比如,民主党希望通过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财政支出扩张计划,共和党却较为抵制相对激进的财政支出。
因此,未来两年民主党运用财政政策刺激来支撑经济的手段或将受到一定限制。如在衰退发生时,难以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支持经济增长,进而或将会给美国经济的增长或复苏带来一定压力。
不过,美联储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即使美国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也有较大的空间进行货币刺激。因此,我们会更为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并将对此保持关注。
陈风奕(主持人) 为助力经济稳中向好,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邱林晶 财政政策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并加快了财政支出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领经济企稳向好。
具体而言,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截至2022年6月末,3.65万亿专项债限额基本发行完毕。下半年开始后,加大准财政工具的使用,两批次合计超6,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使用,为基建带来超过1.1万亿资金增量。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央行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引导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具体而言,今年央行进行了两次降准,在4月和11月分别降准25bp,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1月、8月分别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OMO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0bp,累计降息20bp;同时三次非对称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累计下调15bp,5年期LPR累计下调35bp。全年资金利率整体下行趋势较明显,直至四季度资金利率有所抬升。
防疫政策方面,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有望推动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在明年逐步得到释放。
地产政策方面,从供给侧看,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稳地产政策“三箭齐发”,多方式向房企提供资金支持。需求侧来看,多个高能级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支持,为地产行业带来了复苏的前置条件。
陈风奕(主持人) 展望2023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将迎来哪些变化?
朱超平 对于美国,我们预计,在美联储维持较高利率水平的压力下,美国经济增速或将逐渐放缓。若明年终端利率升至5%,且持续较长时间,届时基准利率可能会高于美联储设定的中性利率水平,从而导致社会融资条件偏紧。
目前,增速放缓的迹象已出现端倪。企业投资方面,可能已有一些企业预期到未来的风险,进而逐渐放缓投资需求。居民消费方面,因美国家庭面临较高的房价和通胀压力,需求处于逐渐降温的过程。不过就业市场方面,表现仍较为强劲。虽然岗位的释放以中低端类型为主,中高端的行业及就业岗位,譬如IT和金融行业,开始处于收缩进程。
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之下,我们认为,美国或将于2023年下半年,出现浅层和短暂的衰退。理由如下:
相比2008年,现如今美国的金融体系比较稳健,未出现大规模的金融杠杆和衍生品,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此外,若其明年的终端利率维持在5%水平,通胀水平则降至3%左右。那么,届时美联储或将存在2%左右的较为灵活的降息空间。
反观欧洲,因其加息进程有所滞后,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受限,阶段性衰退的持续时间或相对较长。因此,我们倾向于对欧洲资产采取低配。
对于亚洲,我们的看法相对乐观。首先,中国的经济回暖,有望带动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其次,中国需求的有效释放,或可为亚洲制造业提供较好的进口增长动能。最后,中国旅游业若重新开放,亚洲地区整体的的旅游和服务业,有望因此获益。
邱林晶 我们预计,明年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或将逐步消退。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有望推动经济持续改善。具体来看,我国的基建和制造业,或将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地产和消费,也有望迎来改善。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中国央行或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和高质量的支持。
陈风奕(主持人) 是否能给大家回顾今年以及展望明年的汇率走势?
朱超平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的影响,今年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有所走弱。此外,海外加息使得美元回流,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
现阶段而言,随着我国的防疫措施优化,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信心正逐步得到树立。从股市的表现来看,外资恢复了一定规模的净流入,亦对人民币汇率提供了一定支持。
展望后市,随着美元加息周期见顶,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息差或将逐渐稳定,甚至有可能缩小。届时,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有望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如若欧美地区在明年步入阶段性衰退,可能会令中国的商品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放缓。
总体而言,我们相信,明年对人民币走势相对有利的因素有望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伴随经济企稳和外资重新流入,人民币汇率有望回到相对较强的双向波动区间。
陈风奕(主持人) 今年货币市场基金在各大央行升息的过程中受益,明年是否仍然值得可持有?
朱超平 今年以来,因海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步入加息周期,导致居民和企业对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流动性和投资回报率均有着较好表现的货币市场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渐升高。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的短期利率,仍有较大可能维持高利率,海外的现金类资产有望因此受益。
同时,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底层资产,由较高质量的债券组成。所以,其收益率水平相对灵活,可以跟随基准利率而不断调整。即使后续美联储开启降息,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我们亦可在保证流动性和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拉长债券久期,以获取较好的价差回报。
邱林晶 2022年是资管新规实施的第一年,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众多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加剧。
对于企业短期资金投资来说,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与货币基金纳入统一监管标准,现金管理类理财原本T+0大额申购赎回等优势将不复存在,收益率也将与货币基金趋同。因此在未来,货币基金或将承接更多企业短期资金投资,服务好企业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需求。
展望2023年,我们仍然看好运用货币基金助力企业的海内外现金管理。
对于海外货币市场基金,若美国基准利率维持高位,该类产品可在具备较好流动性的基础上,或将带来额外的收益。若货币基金收益率因美联储降息而下降,货币基金管理人也可通过调整底债券久期等方式,以期帮助投资者获取较好的价差回报。
对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正逐步与全球市场接轨,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或可较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需求,亦为企业短期现金流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
上投摩根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