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水润香江》央视开播!讲述东深供水生命线背后的故事

南方Plus   2023-06-27 15:27:54

6月28-3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制作的五集纪录片《水润香江》将在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开播。

纪录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内地为帮助香港解决水荒,修建东深供水工程的故事,展现内地人民与香港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以及内地长久以来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所作的不懈努力与贡献。


(资料图)

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20世纪60年代,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人工开挖、肩挑背扛等方式,用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全长83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50余年来,成千上万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使工程供水能力提升30多倍,满足了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

2021年,中宣部授予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学习这支几十年来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团队的先进事迹。

建设者们如何解决缺水难题?如何让河水倒流?如何保障供水水质安全?6月28日,锁定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央视频app,《水润香江》纪录片透过珍贵历史资料和建设者们的视角,深度还原东深供水工程各个建设时期的艰辛历程,为观众揭秘香港供水生命线背后的故事。

00:30

纪录片《水润香江》央视开播!讲述东深供水生命线背后的故事

五集纪录片精彩内容抢先看!

第一集《生命之水》

充足的淡水就像流动的血液,满足现如今香港750万人口的每日所需,推动着这座繁华都市高速运转。但很多人不知道,受自然环境限制,三面环海的香港,却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淡水危机。割占香港的英国殖民者,曾尝试过修建水库蓄水,甚至派船到日本、新加坡买水,但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渴的局面始终未被打破。

1959年香港大旱再度引发淡水危机,广东省政府为了帮助香港同胞,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修建深圳水库,供水香港。

第二集《让河水倒流》

1963年,香港遭遇史无前例的大旱,香港水库所有存水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即使深圳水库将供水量增加1.2倍,仍然无力扭转香港水荒局面,导致很多店铺关门、工厂停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绝境中,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代表香港向内地发出了求救信号。

本集主要讲述东深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中央耗资3800万元,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上万名工程建设者们开山辟路,凿洞架桥,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建成6座拦河坝,8座水泵站,硬生生令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

第三集《解决缺水难题》

进入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深供水工程分别于1974年、1987年、1990年进行了三次扩建。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彻底改善东江水质,2000年8月28日,东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工程开工兴建,建设全封闭的专用输水系统,实现清污分流。7000名建设者遇山建隧、平地搭渠,建设者们先后克服了“头顶水库”“脚踩淤泥”“腰穿公路”等一系列复杂难题,攻克无数专业壁垒。

短短三年内,建设者们重新修建了一条现代化供水通道,实现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的彻底分离,一举创造了四项“世界之最”。

第四集《保水质安全》

东深供水工程,铸就了一条安全、优质、不间断供水的生命线。

1997年,进入到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及平稳过渡的关键阶段。东深供水工程的年供水量达到了17.43亿立方米,保证了香港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对优质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在稳定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淡水的品质?

在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库,建起了东深供水原水生物硝化工程,从东江引来的水,全部由此过滤。为了彻底实现清污分流,2000年8月底,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开工。历时近三年,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第五集《引入西江水》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了港九,流进了我的家门口。”一代又一代的东深工程建设者,胼手胝足创造并守护着这条“母亲河”,让满载着祖国母亲对香港的关爱,流淌着内地人民对香港同胞深情的东江水,流进香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东江流域沿线城市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保障,广东水利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重大建议,将西江水引至珠三角东部地区,与东深供水工程一起,优化东、西江流域的水资源,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用水保障,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

南方+记者 王佳欣

【作者】 王佳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