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时间 2023年4月15日下午, 北京大学代表队在决赛现场, 左起:单惟童,苏洞宇,李馥含,赵星亦,鲁雨锦,廖雪霞。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6日凌晨
第64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在美国华盛顿落下帷幕
这是 国际上规模最大
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比赛
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以中国国内赛冠军身份参赛的
北京大学代表队
从来自全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的
58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
荣获2023年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
国际赛全球亚军
这项成绩刷新了北京大学代表队
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创造了中国赛队
首次挺进杰赛普国际赛决赛的历史
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赛队而言
这样的成绩更是意义非凡
在指导老师、教练、校友们的支持下
全体队员辛勤备战
在为期一周的比赛中力压群雄
依次击败了来自
捷克、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强队
充分彰显了北大法律人的风采和实力
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从万水千山到一步之遥: 北大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全球冠军赛之路采写 | 郭雅颂
0 1
顶级赛事,我们来了!
美国华盛顿时间 4月8日下午, 北京大学代表队在开幕式上入场(只有国内赛冠军才有携本国国旗入场的资格)
发起于1960年的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是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主办的专业性法律辩论赛,旨在培育国际法人才,促进各国间国际法学术与实践经验的交流, 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比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每年约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0所左右大学参赛。比赛通过效仿联合国国际法院 (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的庭审过程,强化高校学生对于国际法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培育国际法人才,促进国际法学术与实践经验的交流,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4届赛事。
今年,北京大学代表队由 法学院助理教授廖雪霞 和 法学院校友、2017级国际公法方向硕士研究生黄愉翔 指导,由 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涉外律师项目)鲁雨锦、李馥含,2019级本科生赵星亦、苏洞宇,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单惟童 及 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郑惠文 组成。他们当中,既有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手,也有原本觉得“ Jessup 高高在上、心生胆怯”,却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勇敢迎接挑战 的新人。 本届赛队还得到了北京大学道·安基金的大力支持。
美国 华盛顿时间 4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代表队 与冠军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合影
“之前我从未想过会报名参加 Jessup 。无论是写诉状还是论辩能力,一开始我都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这场全球最大的法学生盛宴。” 队员苏洞宇这样回忆自己对 Jessup 比赛的初印象。
不过,机缘巧合之下,苏洞宇报名参加了北大法学院国际公法 模拟法庭预备队的面试,并 和廖雪霞老师有了一次对话。廖老师鼓励她 参加北大 Jessup 代表队的招新:“ 模拟 法庭是一场很宝贵的经历,是队友们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也是对于个人抗压能力和法律能力的磨练。”这种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热爱与追求深深吸引了苏洞宇,朋友也鼓励她:“报名参加失败了,你会不开心一阵子,但不报名参加,我怕你会后悔一辈子。”就这样,苏洞宇决定“冲一冲”。
Jessup 比赛分为国内赛和国际赛两部分,参赛队伍必须在国内赛区胜出方可晋级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国际总决赛。今年,中国赛区共有57支参赛队伍,北京大学代表队一路晋级, 问鼎 国内冠军。国际赛共135支队伍,四轮循环赛后,排名前16的赛队直接锁定32强席位,第17-48名的赛队则需经一轮32强赛争夺晋级名额。北京大学代表队有幸在循环赛取得第七名的成绩,直接晋级32强,也刷新了中国赛队在 Jessup 国际轮循环赛中的最好成绩(此前的纪录是2016年北大赛队取得的第八名)。之后经十六分之一决赛、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五场比赛,北大赛队最终取得全球亚军的好成绩。
北大 Jessup 赛队历史悠久、成绩优秀。 1989年,法学院副教授宋英老师曾代表北大作为第一支中国队伍参与 Jessup 模拟法庭比赛,一举取得了世界前八的成绩。自中国赛区2003年首次举办该赛事以来,北京大学代表队每年都积极参与其中,分别于2006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23年六次荣获中国赛区冠军。每年比赛中,北大赛队均有不止一位的队员获得中国赛区最佳辩手(前15名)和国际赛最佳辩手(前100名)的称号。北大 Jessup 赛队中曾走出两名罗德学者、数名国际法领域研究学者、数名知名律所合伙人、深耕于各个领域的顶尖律师。
北京大学历届 Jessup 代表队合影
对于世界范围内热爱国际公法的人而言,本届 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是一次期盼已久的切磋与交锋。 阔别三年之久之后重回线下,所有面对面的交谈都显得如此珍贵。 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同学而言,在这样的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更是意义非凡。
队员李馥含说 :“出行前,几乎所有来做练习的前辈都给我们一条相同建议:相信自己,友谊第一,享受比赛。在这场十几天的旅程中,我们不断体悟这句话,然后学会了如何与其他赛队交流,如何在赛场上与法官交流互动,并且如何全然地、笃定地相信自己。在半决赛结束后的招待会上,一位来自蒙古国的男生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国家第一次有代表队来参赛,而我们进入决赛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们同样来自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而我们克服语言障碍、并能走得如此之远这件事,给了他们以及其他类似情况的赛队以振奋和鼓舞。”
02
这是一群人的星辰大海
美国华盛顿时间 2023年4月15日下午, 北京大学代表队在 决赛颁奖现场
赴一场顶级赛事之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沿途必然艰辛不断。 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每年九月中旬发布赛题案件,参赛队伍需要在截止日期前(一般为次年1月中旬)提交诉状,中国区的比赛于次年2月底举行,全球总决赛在次年4月初。但有心赴约的队伍早在第一年的春夏就已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北京大学 Jessup 模拟法庭赛队 每年5月-6月 进行招新。报名的同学须经笔试和面试(形式一般模拟真实的比赛,就往年赛题中的一个法律问题撰写书状并进行口头陈述)的考核,才有可能被最终录取。
“今年的赛队于2022年5月份组建,在暑假接受了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廖老师和黄教练 以近二十年 Jessup 所涉及的主题做实例分析,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课程,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对国际法有所掌握。 9月份赛题公布后赛队开始进行检索研究。” 队员单惟童介绍道。
回忆起过去一年备赛的艰难,大家都记忆犹新。
鲁雨锦说: “交完诉状之后,我需要准备之前未曾接触过的两个问题的口头陈述。这意味着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理解并记忆所有的法律问题,同时进行补充检索。除却工作量带来的压力之外,‘要做出不辜负赛队努力的口头陈述的压力’也一直悬在心头。”
国内赛开始之前,鲁雨锦说,自己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以一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心情来准备材料,反复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学会全部内容,以及是否能够以游刃有余的姿态出现在赛场上。
此前已经有过一次参赛经历的队员赵星亦说: “其实上一次比完之后,我是打算离开这个比赛的,因为一方面想大四生活放松一点,另一方面因为辩手除了承担口头辩论工作以外,仍然需要从事大量的法律研究,备赛过程十分难熬,每天都有检索不完的内容和解不完的难题,甚至到国内赛比赛前3天我还在思考如何构建论点逻辑。”
不过今年,在廖老师和黄教练的鼓励下,赵星亦还是选择再次参加比赛。并且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他对整个比赛过程有更清晰的规划,不论是法律论点还是庭辩技巧,都比去年准备更充分。
备赛是一项团队工作,同行者让这场漫漫征途显得不那么孤独与难熬。
指导老师廖雪霞介绍道 :“团队中的任何一个角色(负责队务的队长、研究员、辩手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如给诉状调整格式或编写索引)对备赛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队伍能否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队伍能否有效组织起来以及持之以恒地互相协作,这要求哪怕从事最细枝末节工作的同学都高度投入到安排的工作之中。
队员郑惠文也表示 : “成员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比赛前期需要一到两位同学对自己负责的议题进行法律检索并撰写诉状。诉状的分数在国际赛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大,因此如果前期的法律检索充分、语言精炼,诉状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就会为后期在口头庭辩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后期,前期所有进行法律检索的成员都可以作为研究员的角色给辩手提供更多的检索方面的帮助,为改稿和准备问答的辩手分担很多关于法律问题的疑惑。”
除了队友之间的支持与配合,指导老师与教练为同学们提供的方向指引也非常关键。 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廖雪霞的指导工作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第一,提供方向感。大部分第一次参赛的同学往往存在对国际公法以及模拟法庭的“双重陌生”,因此,备赛初期需要快速地建立起方向感。第二,识别问题。备赛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赛题相关的问题,如是否可能存在遗漏的法律问题、论证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引证资料是否充分准确等,以及团队组织相关的问题)。第三,鼓励支持。如何让队员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理性看待自己的不足,如何让队员看到自己的成长并自我肯定,如何让队员感到自己在队伍中得到支持而不是孤军奋战,也是指导老师的重要工作。
教练也是校友的黄愉翔谈到自己再度回校指导北大 Jessup 队伍,他首先提到了“理想”。
“接触国际法以来,我一直有着能见到中国队伍站上决赛舞台的憧憬,这种憧憬也随着我在日后的国际法实践工作中体会到我国国际法人才不足而愈发强化。 Jessup 国际赛可以是现实国家之间运用国际法彼此博弈的一个缩影,队伍晋级全球国际赛之后除了代表学校,更是代表国家,所以我一直有个中国队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的理想。”
其次是“传承”与“反馈”。 北大国际法对自己的培养,学院推派黄愉翔至国际法院担任法官助理参与国际法的实践,极大地锻炼了他从事国际法工作的业务能力。黄愉翔希望能够把这些经验传递下去。同时, 他在国际法院工作时,发现身边很多同事的职业规划都受 Jessup 所影响,早年的 Jessuper 现在也已经成为国际法院法官。即使不从事国际公法的工作, Jessup 的高强度锻炼亦能培养出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通过参与指导 Jessup 后辈,黄愉翔希望为我国 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每年的 Jessup 赛队训练季,还会有许多优秀的前辈们回来,或指导诉状写作,或为模拟庭辩担任裁判,为现任队员们提供赛事训练、学术研究、职业规划上的指导。在指导老师和教练的辛勤付出下,在往届北大模拟法庭队员和 Jessup 往届参赛者的热心支持下,在全体队员有阶段、有侧重的分工合作、彼此帮助下,本届北京大学 Jessup 赛队得以以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娴熟的庭辩技巧,一路过关斩将,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甚至不是一个团队的胜利。一次历史的创造或许有其偶然性,但其背后是20年来北大每一代杰赛普模拟法庭队员的努力、热爱与期待, 是无数投身于杰赛普模拟法庭竞赛和国际法事业的前辈和友人走过的万水千山。今天北大离冠军的一步之遥,仍寄希望后来者去奔赴。
03
走向世界的北大法学
北京大学代表队荣获杰赛普 (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国际赛全球亚军是北京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优秀成果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前列为目标,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将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法学教育重要导向,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切实促进教学改革全面落地见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课程建设体系和教学培养模式,实现了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面引领。
北京大学法学院“‘24小时’法学生国际化素养提升计划”师生合影
“北大众达中国全球化与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师生合影
北大法学教育持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优质实践资源引进高校,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法学院通过 “北京大学法学院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双学士学位项目”、“涉外律师”方向硕士培养项目、“国际仲裁”方向硕士培养项目、北大“中国法硕士”培养项目、博士联合培养、“北大众达中国全球化与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访学交换等项目与全球 120 所知名法学院校、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法学院打造了中国首个“全球教席”项目,聘请 20 位全球知名的法律学者和实务精英担任教席,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优渥的师资资源。学院还定期举办“国际周”“‘ 24 小时’法学生国际化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活动,邀请百余位来自世界著名法学院和国内外实务机构同仁齐聚一堂,内容涵盖国际学者系列讲座、学生海外学习暨港澳台交流教育展、全球化法学教育论坛等国际化氛围浓厚的特色活动。
在此基础上,以模拟法庭课程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实训类课程建设成果斐然。模拟法庭实训课程以平台化的教学组织方式,聚焦国际公法争议解决、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刑事裁判、跨境企业并购、国际人道法实践、空间法争议等主题,以 “理论 + 实务 + 赛事”的模式提高学生从事涉外法律实务的综合素能,并已形成“基础课程 + 九大国际赛事”的标准模式,由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担任授课教师。近五年来,法学院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在 Jessup、Vis Moot Court 等顶级赛事中多次摘得中国赛区冠军,并在各类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不断打破中国参赛队的历史最好成绩。
作为全国首批“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院将通晓并能参与塑造国际规则、从容处理涉外法律事务、自如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综合素养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致力于持续向中国和世界输送大批杰出的涉外法律工作者。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 WTO 上诉机构首席大法官赵宏、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高晓力等历代北大法律人已然活跃在世界舞台。 一大批家国情怀深厚、国际视野宽远、专业本领通达的拔尖创新青年涉外法治人才亦逐渐脱颖而出。
未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将继续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面向世界开放合作,勇担全球化法学教育使命,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涉外法治人才,推动中国法治事业、法学教育的发展,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北大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
图片:受访者提供、视觉中国
排版 | 责编:郭雅颂
北大十佳又来了!还记得他吗?
会英语,会编程,这位北大保安不得了!
“酸”“甜”“苦”“辣”,他们这样考上北大!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