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广网南昌4月25日消息(见习记者刘培俊)伴水而居、捣衣浣纱,是村居百姓几辈人养成的生活习惯。但由于生活污水流入河塘,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一直是农村治水剿劣的一大难题。
江西省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创新实践“农水农治、农水农用”新思路,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完成511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22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750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晒太阳”现象,指的是一些地方由于运维保障措施跟不上、运维经费保障不力等原因,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现象。
江西省探索从源头破解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不稳定运行和“晒太阳”等问题。在发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标准4指南”的基础上,江西省组织制定《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试行)》,不断完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技术规范体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得起、用得上”, 充分发挥工程环境效益。
与此同时,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江西省探索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村,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督、提升、改造等纳入省级年度工作,支持武宁等5个县区开展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试点县建设,推进赣州市上犹县、瑞金市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建设,实现治理能力水平的点上突破带动全省的面上提升。
“在萍乡市组织召开我省首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经验做法,指导全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的农村一线技术帮扶,以优质的服务持续提升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张英剑告诉记者。